受访人信息:
叶雨 ,柴火创客空间 总经理
MakerFaire Shenzhen策展人,2013年进入开源硬件生态圈,2015年接待李克强总理介绍柴火创新创业培养获得总理肯定。目前主要负责带领团队导入创新人才/技术/方案对接产业创新升级需求及创新项目的推广。对开源文化有深入了解,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执行力,对创客空间运营管理队管理有丰富的经验。
“创客”的起源与现状
“创客”是指“酷爱科技、热衷实践”的人群,他们以分享技术、交流思想为乐。创客文化起源自西方的车库文化,提倡DIY动手造物。随着数字制造工具的普及、开源软硬件的支持,创客群体不断发展壮大,并推动了制造,工程,工业设计,硬件技术和教育领域的创新,并逐步演变成一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放创新理念、培育文化科技创意、推动大众创造实践的创新运动——创客运动The Maker Movement。
创客运动的兴起以其空间载体——创客空间的形成为标志,它是创客从事独立创造或与他人合作的主要场所。创客空间起源于欧洲的黑客(hacker)文化及黑客空间,最早的创客空间首推德国程序员沃·荷兰(Wau Holland)于1981年9月12日在德国汉堡创立的混沌电脑俱乐部(Chaos Computer Club,简称CCC),现为欧洲最大的黑客协会。从1999年起,CCC每4年举办一次混沌交流营(Chaos Communication Camp)户外活动,来自全球的黑客在野外营区搭帐篷对着电脑屏幕钻研黑客技能。2007年,一群美国黑客参加了混沌交流营后,开始谋划将这一新生事物引入美国。受德国创客空间影响,美国东海岸创客于2007年在纽约创立“纽约电阻器”(NYC Resistor),在华盛顿创立“黑客华盛顿”(HacDC),西海岸创客于2008年在旧金山创立“噪音桥”(Noisebridge)。2009-2011年,国内首批创客空间在深圳、上海和北京相继成立,成为最早接受欧美创客文化和发起中国创客运动的群体。
创客运动传至中国后,结合国内的社群特点和环境因素,呈现出与西方不太一样的演变过程。创客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:第一阶段,发展初期主要参与群体是小众的DIY爱好者,以社群交流、技术探讨为主要的呈现形式;第二阶段,2015年李克强总理到访柴火创客空间后,正式将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支持创新及创业成为国家一大战略。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,服务创客主体的创客空间、联合办公空间、孵化器等众创空间不断涌现,创新创业相关的展会、赛事、活动一片蓬勃,创客文化得到大力普及。 2016-2017年前后,国内创客运动进入第三个阶段,大批众创空间因未能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而退出视野,创客群体对于创新创业慢慢回顾理性态度,创业项目逐步聚焦更加务实的面向,创客群体也更侧重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,而非一味追求创业。
创客运动在中国的发展,对国内的经济、教育、文化都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:在经济领域,通过创新经济制度促进生产资料大众化,改变了生产关系,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发展;在教育领域,通过促进深度学习和教育公平,培养创新型人才;在文化领域,创客运动丰富了文化内涵,完善了文化形态,创新了文化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