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了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IC的电源电路示例

\(\) 本文将以支持浮动工作的线性稳压器IC为例,介绍电源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中的注意事项。

示例中使用的线性稳压器IC

为便于说明,我们在示例中使用常见的线性稳压器IC“BA1117”。BA1117是一款支持浮动工作的可变输出低饱和(低压差)线性稳压器IC,属于“LDO”类型。其主要规格和框图如下。浮动工作的线性稳压器采用的是无接地(GND)引脚的结构设计。

  • 输入额定电压:15V
  • 输入电压范围:\(V_{OUT}\)+1.4V~10V
  • 基准电压:1.25V
  • 输出电压设置范围:1.25V~8.6V
  • 输出电流:1A
  • 压差电压:1.2V(1A时)
  • 输出电压精度:±1%(不含外置电阻的精度)
  • 输出电流:5mA *1~1A
  • 工作结温范围:-20℃~+105℃

*1:含电压设置电阻的电流
※规格值请以最新的技术规格书为准。

例として使うリニアレギュレータICについて

BA1117是一款在输出级采用了NPN晶体管的LDO,其压差电压(即维持正常工作所需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。详情见后文)约为1.2V。输出级采用PNP晶体管或MOSFET的LDO,其压差电压约为0.5V,因此可能有人会有异议:”1.2V是否属于LDO范畴?”标准型(如78xx系列等)的压差电压约为2V,因此BA1117确实属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(LDO)范畴。具体详情请参阅TechWeb上的“线性稳压器基础”。

本节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:说明中会出现诸如”压差电压1.2V”等规格值,但这些数值并不一定是保证值(最大值或最小值)。所以,在实际设计时请务必以最新的技术规格书为准。另外,电路示例等可能会有部分内容省略,仅供参考。

使用了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IC的电源电路示例

下面是由BA1117构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电源电路及BA1117封装示意图。这款IC的正式型号名称为“BA1117FP”。

フローティング動作リニアレギュレータICによる電源回路例

电路非常简单。所需外置元件仅4个:输入电容\(C_{IN}\)、输出电容\(C_{OUT}\)、输出电压设置用的电阻\(R_1\)和\(R_2\),均可采用小型贴片式的产品。
BA1117的封装形式为TO252-3。这是具有可提高散热性能的FIN(也称为“TAB”)的表面贴装型封装,是1A输出级中的典型封装形式。下面是各引脚的功能说明:

引脚名 功能
ADJ 输出电压设置引脚
ADJ引脚通过与\(V_{OUT}\)引脚之间产生1.25V基准电压,并对\(V_{OUT}\)引脚与接地之间进行电阻分压,可在1.25V至8.6V的范围内设置输出电压。
\(V_{IN}\) 输入引脚
通过输入引脚给IC供电。为使IC的输入更稳定,会在\(V_{IN}\)与接地之间连接电容器。电容器应配置在引脚附近。
FIN=\(V_{OUT}\) 输出引脚、散热翅片
给负载供电。为防止振荡,\(V_{OUT}\)引脚需与接地之间连接电容器。FIN通过引线框架与IC芯片连接,为提升散热效率,建议将其焊接在铜箔面积较大的\(V_{OUT}\)层上。

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IC的输出电压设置方法

示例中使用的线性稳压器ICBA1117属于可变输出型LDO。可变输出型通过使用外置电阻分压器,可设置任意输出电压值(通常设置范围为从内部基准电压源到IC规定的最大输出电压)。另外,除可变输出型外,还有固定输出型产品。这种是在IC内部内置了分压电阻的产品,可设置5V和3.3V等常见的标准电压,通常仅需外接输入输出电容器即可工作。可根据使用需求,灵活选用可变输出型与固定输出型产品。

BA1117支持1.25V~8.6V范围的输出电压设置。输出电压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:

\(V_{\text{out}} = V_{\text{REF}} \times \left(1 + \displaystyle \frac{R_2}{R_1}\right) + I_{\text{ADJ}} \times R_2 \, \text{[V]}\)

\(V_{REF}\) *1:基准电压[V]=1.25V typ
\(I_{ADJ}\):ADJ引脚电流[A]=60µA typ

フローティング動作リニアレギュレータICの出力電圧設定方法

BA1117的\(V_{OUT}\)引脚与ADJ引脚之间会输出1.25V的基准电压。\(R_1\)的电流\(I_1\)可通过1.25V/\(R_1\)计算得出,而\(R_2\)的电流则为\(R_1\)的电流加上ADJ引脚的偏置电流\(I_{ADJ}\)得到的值。ADJ引脚的偏置电流为60μA typ(120μA max),通过\(R_2\)流向接地端。为减小ADJ引脚的偏置电流引起的输出电压误差,建议将\(R_1\)值设置为120Ω。通过将\(R_1\)值调小并将\(I_1\)值调大,\(I_{ADJ}\)值便可忽略不计。

另外,在PCB布局方面,为获得最佳负载调整性能,请将输出电压设置电阻的上端直接连接于\(V_{OUT}\)(FIN)引脚。

下表列出了典型输出电压对应的设置电阻值。本示例中采用的标称电阻值是E24系列。电阻\(R_1\)和\(R_2\)需使用同一类型的产品。若类型不同,由于它们的容差和温度特性不同,\(R_1\)与\(R_2\)的比率可能会发生变化,从而很可能导致输出电压精度恶化。使用比0402mm(01005英寸)尺寸小的贴片电阻时,请注意选择符合电阻额定功率和最大电压要求的产品。

以最少元器件数量进行设置时

目标值\(V_O\)\((V)\) \(R_1\)\((Ω)\) \(R_2\)\((Ω)\) 计算值\(V_O\)‘\((V)\) 误差(%)
1.25 120 0 1.250 0
1.5 120 24 1.501 + 0.10
1.8 82 36 1.801 + 0.05
1.9 120 62 1.900 – 0.02
2 200 120 2.007 + 0.36
2.5 120 120 2.507 + 0.29
3 130 180 2.992 – 0.28
3.3 110 180 3.306 + 0.19
5 120 360 5.022 + 0.43
6 180 680 6.013 + 0.22
7 180 820 6.994 – 0.09
8 150 820 8.133 + 1.66

高精度设置时

目标值\(V_O\)\((V)\) \(R_1\)\((Ω)\) \(R_2\)\((Ω)\) 计算值\(V_O\)‘\((V)\) 误差(%)
1.25 120 0 1.250 0
1.5 120 24 1.501 + 0.10
1.8 82 36 1.801 + 0.05
1.9 120 62 1.900 – 0.02
2 120 68+3.6 2.000 + 0.01
2.5 150 110+39 2.501 + 0.02
3 120 120+47 3.000 – 0.01
3.3 130 130+82 3.301 + 0.04
5 160 430+47 5.005 + 0.10
6 150 510+56 6.001 + 0.01
7 120 510+39 7.002 + 0.02
8 130 680+18 8.003 + 0.04

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。通常情况下,会通过\(R_1\)和\(R_2\)从\(V_{OUT}\)引脚持续向接地端流入约10mA的电流。但若将输出电压设定为1.25V,并将\(R_1\)设为开路状态时,该电流会变为零。然而,当负载电流变为零时,BA1117的负反馈功能将失效,导致输出电压上升,从而无法正常工作。这表示技术规格书中记载的规格值——最小负载电流(\(I_{O(min)}\))的最大值,以及输出电流(\(I_O\))的最小值。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,需要给\(R_1\)配置120Ω的电阻,以确保负载电流始终保持在10mA左右。

负载调整和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的开尔文连接

通常,只要将输出电压设置电阻连接在\(V_{OUT}\)引脚的线路上,即可获得最佳的稳压效果。然而,在负载电流较大、走线宽度较窄或到负载的距离较远等情况下,PCB铜箔布线的电阻可能会引起电压降,从而可能导致负载点的电压降低。此时,需要将线性稳压器IC自身的负载调整率与这些因素的负载调整率相加进行计算。这种负载调整思路不仅适用于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,也是适用于所有线性稳压器通用的思路。

通过将输出电压设置电阻分压器的下端尽可能靠近负载进行连接,可消除该影响。这个方法就是众所周知的开尔文连接法,能够消除输出大电流\(I_{LARGE}\)与\(V_{OUT}\)引脚至负载端之间的走线电阻\(R_{PARASTIC}\)导致的电压降的影响。另外,将高阻抗的分压电阻器配置在IC附近,并延长低阻抗的电阻下端的走线,可有效提升抗噪性能。下面是BA1117的开尔文连接示例:

ロードレギュレーションとフローティング動作リニアレギュレータのケルビン接続

IC的输出电容\(C_{OUT}\)用于防止振荡,因此应配置在IC附近;而在负载附近则需配置大容量电容\(C_{BULK}\),以对急剧的负载变化迅速作出响应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多数线性稳压器IC均设有接地引脚(浮动工作的BA1117没有接地引脚),由于ADJ引脚与接地之间有基准电压,因此需采用开尔文连接法将电阻分压器上端靠近负载端配置。但要注意,由于BA1117在ADJ引脚与输出\(V_{OUT}\)引脚之间有基准电压,所以其连接方式应与常规接法相反。下图为BA1117错误的开尔文连接方式。此时的输出电压可用后续的公式表示。与上一节给出的输出电压设置用的公式相比,错误的连接方式会导致\(V_{REF}\)项中额外叠加由输出大电流\(I_{LARGE}\)与\(V_{OUT}\)引脚至负载端之间的走线电阻\(R_{PARASTIC}\)引发的电压降。也就是说,负载电流(\(I_{LARGE}\))会导致负载调整性能恶化,这意味着无法获得开尔文连接的效果。

ロードレギュレーションとフローティング動作リニアレギュレータのケルビン接続

<上图的输出电压计算公式>
\(V_{\text{out}} = (V_{\text{REF}} + I_{\text{LARGE}} \times R_{\text{PARASITIC}}) \times \left(1 + \displaystyle \frac{R_2}{R_1}\right) + I_{\text{ADJ}} \times R_2 \, \text{[V]}\)

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IC的输出电压误差

输出电压误差为BA1117的基准电压*1容差与输出电压设置用的外置电阻容差的乘积,加上ADJ引脚电流\(I_{ADJ}\)的容差、线路调整率容差以及负载调整率容差的总和*2。若以各容差的最大值计算,可求得最大容差,而以最小值计算则可求得最小容差。

*1:技术规格书中使用\(V_O\)来表示基准电压(Reference Voltage),所以这里沿用\(V_O\)。
*2:不包括PCB的走线电阻引起的负载调整率。
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。在此基础上,考虑到线路调整率与负载调整率容差的值,形成输出电压的最终误差范围。

<最小值>
\(V_{\text{out(min)}} = V_{\text{0(min)}} \times \left(1 + \displaystyle \frac{R_2(\text{min})}{R_1(\text{min})}\right) + I_{\text{ADJ(min)}} \times R_2(\text{min}) \, \text{[V]}\)
<最大值>
\(V_{\text{out(max)}} = V_{\text{0(max)}} \times \left(1 + \displaystyle \frac{R_2(\text{max})}{R_1(\text{max})}\right) + I_{\text{ADJ(max)}} \times R_2(\text{max}) \, \text{[V]}\)

使用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的电源设计要点

PTC加热器的热仿真

相关文章

  1. 使用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的电源设计要点

  2. post3-img01

    关于示例中使用的线性稳压器IC

  3. dcdc

    —前言—

基础知识

EMC


TECH INFO

  • Sugiken老师的电机驱动器课堂
  • 技术分享
  • Arduino入门指南
  • Raspberry Pi初学者指南
  • 技术动态
下载推荐
PAGE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