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源设计技术信息网站
2017.04.06 AC/DC
在计算前项的数值后,接着进入变压器T1的构造设计的阶段。对平时只设计电子部件的人们来说,组合铁芯和骨架、绕组,且必须具备经验法则的变压器设计,简直就像是异世界一样。而且,变压器是电源设计,尤其是AC/DC转换器、绝缘转换器非常重要的部件,因此至少要理解其步骤和进行讨论。
变压器T1的构造设计依照以下的步骤进行。
①骨架选定
②有效绕线槽的确认
③决定绕组构造
④沿面距离和绝缘胶带
本项“其1”将说明①~④,下一项“其2”将说明⑤~⑦。
铁芯 | JFE MB3 EER28.5A或兼容产品 |
Lp | 249 μH |
Np | 30 圈 |
Ns | 6 圈 |
Nd | 8 圈 |
① 骨架的选定
骨架如图所示,分成立式、卧式(视铁芯尺寸而定,只能选择其中一种)。依照高度和安装面积来选定使用哪一种。
此外,引脚数也是考虑因素之一。表格内是利用计算数值项目所计算出来的匝数。只能选择绕组匝数的引脚数。
② 有效绕线槽的确认
其次,从骨架的规格计算有效的绕线槽。红色箭头所指的图片斜线部分,是实际上能够卷绕组的区域。这个区域会因骨架而异,因此请使用骨架的图纸仔细确认。
照片是实物,红色箭头部分为有效绕线槽。此次选择的铁芯、JFE EER28.5为J=16.6mm、H=4mm。
③ 决定绕组构造
绕组构造对变压器的特性影响很大。这里介绍2中构造。
<简单构造>
<夹心绕组构造>
左侧是最为简单的构造。层数少具有成本优势,但各绕组只有1层,匝数多达34圈的Np绕组一层绕不下,绕2层或3层结合度变差。
引脚数单侧4个即可。该构造适用于输出功率小,以及限制骨架引脚数单侧4个时。
右侧是称为夹心绕组构造。本构造利用初级绕组Np1和Np2包夹其他绕组,提升初级绕组和其他绕组的结合度。但是,层数增加,绕线槽的厚度随之增加,骨架的引脚数最低单侧5个。
关于绕组构造没有标准答案。增加其他特性时,应该花费一些时间试作,实际演练,在实际基板布局中与其他部件构成电路,边确认特性,边根据规格找出优化的构造。
④ 沿面距离和绝缘胶带
考虑到符合安全规范,必须根据变压器一次侧-二次侧之间的沿面距离,确保绝缘。沿面距离根据工作电压、使用环境污染程度、使用材料组来决定。使用绝缘胶带也是确保沿面距离的方法之一。
在变压器T1符合安全规范IEC60950的前提下,算出下述条件的沿面距离。
从250V:2.5mm、300V:3.2mm
270V变成2.78mm,取整数为3mm。
加强绝缘为2倍的6mm。
※使用立式骨架时,上部并无延长线,因此沿面距离可以为1/2,3mm即可。
多个规格相关术语,在此仅概略述说一下。详细内容请确认规格书等。
※Ⅲa的骨架材料是指通用的PM9820/住友胶木(苯酚)且 CTI < 400
请接续看“绝缘型反激式转换器电路设计:变压器设计(构造设计)其2”。
・计算出数值后,进入具体的变压器构造的设计。
・计算出数值后,如果能大略完成构造设计,有望在变压器厂商等的协助下,设计出最终版本。